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chore: update Ouraiverse changes via GitHub Actions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ourai committed May 25, 2024
1 parent 5a010dd commit 757dbeb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2 changed files with 17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17 changes: 1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knosys/sites/default/source/_data/knosys/changes.yml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243,6 +243,21 @@ items:
url: changes/20210528/banner.jpg
description: 宅男的房间
id: brief-history-of-my-blog
say-goodbye-to-blog:
title: 再见,博客!
description: 博客没啥意思,是时候说「再见」了。
date: '2022-04-01 14:17:04 +0800'
categories:
- life
tags:
- blog
- decentralization
content: "今天我要正式宣布一件事——我打算告别博客了!\n\n突然这么说,有部分人估计会情绪有点波动(也可能是我想多了\U0001F972)——「之前不还充满激情地说要好好做自己的网站什么的么,怎么这就变卦了?!」\n\n在这里我先认个错(\U0001F9CE\U0001F3FB)……\n\n文章的标题和开篇第一句确实容易引起误会……不过,我是真的打算告别博客了,但我也是真的要好好做自己的网站——正式告别「博客」这个定位,迎接新的形式。\n\n## 定位转变\n\n去年写了一篇《[我的博客简史](/posts/brief-history-of-my-blog/)》来回顾写博十多年的心路与博客的发展历程,看过之后可以了解到我的个人网站一直以来是以记录想法、体验等为主,也基本只有这些,属于随处可见的常规博客。\n\n「常规博客」的核心模块如下:\n\n- 文章——想法、体验等内容输出的唯一途径,会配套以类别(category)和标签(tag)聚合及通过 RSS 订阅更新的功能;\n- 关于页面——简单介绍自己和网站的一些基本情况;\n- 友情链接——与其他有独立站点的人进行网站链接互换,提升流量的手段之一;\n- 评论框——与「读者」进行互动的方式之一;\n- 社交媒体分享——给喜欢自己内容的人一个方便分享到主流社交媒体的工具。\n\n上述几个模块可以说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博客所不可或缺的,再有其他的功能都算是锦上添花。其中,后三个模块具备轻度的社交属性。\n\n我在后期进行了「豆瓣化」改造——加入微博和推特那种的「想法」、展示自己看的书影音等的「我的」、动态时间线的「时刻」及让与我有所关联的人有独立资料页的「人物」等模块,强化了我博客的社交属性。\n\n然而,单纯的「博客」早已无法满足我的需求和承载我的愿望,一场「变革」在所难免。\n\n虽说告别「博客」,但从最终的感官直觉上来看很可能依然是个「博客」,即使从思想理念和定位上来说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n\n网站的新定位是「个人知识库」,或者说是「第二大脑」,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知识/内容输出的一种方式」。\n\n在我的设想中,「个人知识库」并不是某一个「产品」,而是一系列「产品」,即「产品矩阵」,是一个「生态」,围绕着知识的输入、存储与输出,还有社交。\n\n知识的输入、存储与输出是相对人的大脑(意识、认知)而言——接收到信息并进行思考的过程是「输入」,也可狭义理解为接收信息的方式;将脑中的所思所想外化为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过程即为「输出」;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则是「存储」。\n\n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限制为通过网络的话,常见的有 RSS、newsletter、中心化内容平台的文章或社交媒体上关注的某人的动态等。\n\n这里有个痛点就是,这些信息源分散在不同地方,挨个去查看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注意力的损耗,需要一个 all-in-one 的工具或服务去集中管理。\n\n一个人的知识是他无价且私密的个人资产,「个人知识库」数据的所有权和主动权理应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是集中式管理,可以看作是个在本地的中心化的数据库。\n\n当然,这么说并不影响把它们存到 GitHub 或其他什么云服务上,理念上并不冲突。\n\n知识可以通过笔记、备忘、待办、表格、图表等各种形式去体现;能以相对长久的文章、电子书等发在「博客」上,或相对临时的文档、演示稿等「分享」给他人查看。\n\n要支持这些,得有一个能够本地即时编辑预览和按需编译发布的体系支撑。\n\n「社交」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和「价值互换」,无论是博客上的友情链接、评论框、社交媒体分享、人物等模块,还是博客本身,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和「价值互换」的体现。\n\n但在常规的博客中,这些具备社交属性的东西相互间是比较割裂的——需要被打通,串联起来产生更多更大的价值!\n\n这就得有一个互联互通且唯一的网络身份(persona)标识——\n\n一个现实中的人可以对应多个网络身份,如软件工程师、游戏玩家或者综合起来;每个网络身份只有一个个人主页,可以展示文章、作品等,实际上就是「博客」,同时也是「名片」,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n\n基于这个网络身份,可以关注他人,给他人发私信,在他人文章等中评论留言;也能够在兴趣驱动的垂直社区中与他人互动交流,无论是内容分发中心、论坛/贴吧/问答社区还是即时聊天。\n\n透过这一堆描述,相信有人已经有所察觉——「看起来不就是现在那些内容平台、社交媒体的样子吗!」\n\n没错!从最终呈现和使用体验层面来说,确实是很相似,但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我所描述的这一切是在去中心化的思想上构造出来的——数据的所有权和主动权在自己手中,整个 Web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内容平台」和「社交媒体」。\n\n## 升级计划\n\n上文主要是从思想理念上阐述我的个人网站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这就大致说说接下来要做的一些比较具体的事情。\n\n首先,相较以前,真的把自己的个人网站当作产品来精心运营,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建设,而不是当成玩具一样随意对待。以此为前提,会产出一套我自己的设计语言。\n\n其次是技术架构上会有很大改变——\n\n网站上个版本是 v3,使用 WordPress;当前是 v4,采用 Jekyll 这个静态网站生成器;即将开启的 v5 具体用啥还没确定,但很可能是完全自己从头搞,或者找个比较符合的进行深度定制扩展。\n\n当前版本已经用了 6 年半左右了,从技术发展和用户群体来看,从 v5 开始不再支持 IE 9 以下了,没准 IE 9 也不支持了。\n\n在新版本中,我要引入 Web Components 和 PWA 等在 6 年前还不那么普适的技术,且将我这些年积累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理论进行最大化运用。\n\n从产品层面来说,依然以提高阅读体验为最高设计原则,并尽量将视觉风格和交互体验追上当代数字产品的普遍水平。\n\n其他方面和具体细节待日后另行介绍。\n\n## One more thing...\n\n<span style=\"font-size: 6em; font-weight: bold;\"><a href=\"/people/julia/\">\U0001F437</a>,六周年快乐!</span>"
external: true
banner:
url: changes/20220401/banner.png
description: 去中心化互联网
id: say-goodbye-to-blog
i-want-more-people-to-see-my-work:
title: 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description: 说下我作为自媒体人的一些想法。
Expand Down Expand Up @@ -720,11 +735,13 @@ items:
id: doubanized-static-website
sequence:
- brief-history-of-my-blog
- say-goodbye-to-blog
- i-want-more-people-to-see-my-work
- why-i-am-back-to-content-platforms
- show-contribution-in-person-page
- thanks-to-all-my-contributors
- doubanized-static-website
years:
'2021': 1
'2022': 1
'2023': 5
Loading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Reload?
Sorry, we cannot display this file.
Sorry, this file is invalid so it cannot be displayed.

0 comments on commit 757dbeb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